第689页(1 / 1)
('
格雷塔摇摇头,双手抱胸,一脸嫌弃,“这是看电影吗?还是看粉丝见面会。”
詹姆士亦是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他只能祈祷等会儿电影放映后,鹿晗的粉丝可以安静点。
不然的话,这样的吵闹,评委们怎么看电影呢?
这不就会影响《海边的大连》的分数吗?
若是两座金棕榈大奖获得者的电影进不了最后的角逐,对李声耀,对柏林电影节都是损失。
大概过了五分钟,《海边的大连》便正式开始。
鹿晗的粉丝虽然年龄小,但素质还不错,没有人喧哗,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认真观看电影。
詹姆士见状,稍稍松了一口气。
他随后把目光放在电影上。
作为一个资深电影人,他看过不知道多少部电影,现在已经没啥电影可以让他激动了。
不过作为热爱电影的人,对于新电影,他还是很期待的。
《海边的大连》一开始就展现了白雪皑皑的世界,男主角缓缓进入视线,这男主角长的还算清秀,身材适中,穿着得体,看着像是一位有范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有朋友,有身份,喜欢交际。
然而男主角不一样,他居住的地方非常简陋,他工作的地方亦是死气沉沉,他的眼中有化不开的浓愁。
电影开始就给了观众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什么这样得体的男主角,会如此悲伤,他经历了什么?
这样的剧情安排,并不算稀奇,很多电影都会用。
格雷塔撇撇嘴,往后一靠,低声说道:“果然是商业化的电影。”
尽管詹姆士和格雷塔早就认识,尽管好莱坞学院派很欣赏格雷塔,尽管两个人过去相处都不错。
不过詹姆士觉得格雷塔这样的心态不行。
作为一名评委,自然要公平公正,要尽量客观,你不能专门挑毛病,你也要看优点啊。
刚刚那个设定,他就觉得很棒。
“格雷塔,我要严肃的要求你,你是电影节评委,你应该更加全面的评价一部电影,不仅仅是以艺术电影来要求参赛电影。
更何况柏林电影节主办方从来没有说只要艺术电影,不要商业电影。”
格雷塔闻言,闷哼一声,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
詹姆士见状,心里亦是不舒服。
不过现在是《海边的大连》展映时间,他不好多说什么,免得影响其他人看电影。
电影随后便渐渐深入。
解释了男主角为什么这样悲伤的原因,原来因为他的问题,他的一双儿女死于大火中。
之后他就一直处于悲伤之中,他想过自尽。
不过他还有一个哥哥,他哥哥鼓励他,让他坚强活下去,为了不让活着的亲人失望,他便一直硬撑着,努力活着。
不过他始终无法原谅自己,悲伤无法消除,他一直都是如此悲伤。
就在此时,他的哥哥去世了,根据他哥哥的遗书,哥哥希望他可以照顾侄子,成为监护人。
男主角知道自己现在的情况,他不适合成为监护人。
不过哥哥的葬礼总归要主办,于是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
他见到了从前的好朋友,见到了侄子,见到了前妻。
侄子是一个活力满满,非常受欢迎的年轻人。
他记得很久以前,他,侄子,哥哥三个人关系很好,一起出海打鱼。
他尝试着为了侄子改变自己,他在老家找活干。
但他害死自己儿女的事,小城市人人知道。
没有人愿意雇佣他,他很无奈,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在老家生活了。
哥哥的葬礼结束后。
他再次遇到了前妻,这个时候前妻已经怀孕,她已经再婚已经走出来了,她劝男主走出来。
莫名的,他非常难过,他崩溃了。
他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这么久了,只有自己还没有走出来。
他不知道这样的状态对不对,但他很清楚,他无法接受这件事。
他不能若无其事带着侄子过日子,不管是在老家,还是在之前工作的城市。
他与侄子进行了一翻认真的交谈,表明了自己的情况,表示他无法成为侄子监护人。
得到了侄子等等理解后,他拜访了哥哥的一个好友,将侄子寄养在这位好友家里。
而他则再次离开了老家,反回了之前工作的城市,继续承受着无尽的悲伤。
詹姆士看着大屏幕,完全沉浸其中了。
他并不是厌恶商业电影,而是一直就偏爱情感细腻的电影。
《海边的大连》开头玩了一个小花招,后边就是平铺直叙,以最真挚的情感来推进故事。
没有大冲突,没有大矛盾,没有种种神奇的巧合。
剧情的发展自然而然,符合社会发展的逻辑。
里边的故事,人物都非常真实。
没有英雄,没有正能量。
而且电影不会无聊,悲伤的情绪一直都在,情绪得到延伸。
加上男主演张颂文精彩的表演,以及李声耀精准工整的制作。
这些元素让电影可看性很强。
很少有电影,这样平铺直叙,却如此让人着迷。
当电影结束的时候,詹姆士忍不住拍手叫好。
格雷塔则是一脸震惊看着大屏幕。
她不喜欢商业元素太多的电影,李声耀之前几部电影,外界好评不断,她却是不怎么喜欢。
不过这部《海边的大连》的确不一样。
完全是反套路电影。
普通的电影,必然是男主角和侄子相处中相互救赎,最后和和美美住在一起。
再优秀一些的电影,则是男主角依靠着强大的心里力量,独自完成了救赎,肩负了扶养侄子的任务。
而《海边的大连》不一样,电影一直丧,直到电影结局,男主角依旧没有走出来,他还是非常悲伤,他还是无法原谅自己。
他的前妻已经走到了“光明”的那一边。
而他依旧蹲在阴暗的角落,独自悲伤。
观众看过后,有一种余韵绵绵,悲伤不化的感觉。
《海边的大连》除了刚刚开始的小设定,后边就是用情感来推动,没有矛盾冲突,一切都那么真实。
这样的设定,让格雷塔非常喜欢。
她自己写剧本,就想要写这样的剧本。
格雷塔想到自己之前的想法,不禁有些羞愧。
李声耀这一次的电影真的做出了巨大的改变,这部电影不玩那些虚头巴脑的设定,就是用真诚的故事感动观众。
“格雷塔,看到了吧,这就是金棕榈大奖得主的实力,李这部电影是过去一年里,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现在已经很少电影人可以这样耐心的讲述小人物的故事了。
他们总是喜欢用一些高大的背景,实际上毫无用处。
他们忘记了最打动人心的情感,而这部电影不一样,我完全可以理解男主角的悲伤。”
格雷塔点点头,“詹姆士,你这一次说得对,李这部电影的确非常棒,之前是我小看他了。”
“等主创讲话结束,我们找李聊聊。”
此时李声耀,鹿晗,张颂文走到了舞台上,讲述电影制作的情况,以及接受记者提问。
格雷塔视力很好,她发现李声耀高大健壮,很符合她的审美。
“可以,我很想要向他学习。”
第619章 别紧张
《海边的大连》上午场展映结束,字幕升起后,现场观众反应过来。
不管是鹿晗的粉丝,还是普通的影迷,或者是影评人,电影节评委,都站了起来,拍手鼓掌,表达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认可之情。
掌声清脆响亮。
李声耀领着张颂文和鹿晗站到舞台,台下的掌声更加热烈。
明亮的灯光下,一张张面容露出敬佩和喜爱之情。
看到他们的表情,李声耀松了一口气。
不是假装的,现场绝大多数人都喜欢这部电影。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