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页(1 / 1)

加入书签

('

那些成本很高的电影则与好莱坞六大合作。

去年九月到今年四月,斯皮尔伯格制作了一部电影——间谍之桥。

这部电影成本不太高,邀请了大名鼎鼎的影帝汤姆汉斯克,便是与梦工厂合作。

电影四月份就制作好了,早就应该上映的,不过梦工厂这边觉得电影质量高,可以捞取高票房,便精心挑选档期。

这么一直挑,一直往后推,最终选择在十一月初上映。

现在斯皮尔伯格来到梦工厂,就是商量电影的宣传。

梦工厂内部早就看过《间谍之桥》,斯皮尔伯格的实力毋庸置疑,大家都觉得电影很好,有希望在明年的奥斯卡拿奖。

来到了会议室,斯皮尔伯格一行人分别坐下来,不久后公司高层陆续到场,他们开始讨论《间谍之桥》的公映规模,以及宣传力度,费用等等事宜。

讨论了大概一个小时,总算是确定了方案。

斯皮尔伯格悄悄松了一口气。

他被好莱坞媒体称为商业电影之王,其实主要的成绩都在上个世纪,千禧年之后,他自己指导的电影,还没有特别出众的票房。

像是跟汤姆克鲁斯合作的《世纪大战》,要场面有场面,要明星有明星,要特效有特效,结果全球票房才三亿多。

他当担制片人的电影,票房倒是爆炸,就像是《变形金刚》系列,还有《侏罗纪世界》。

不过终归没有自己执导的电影来的真切,不少好莱坞媒体都认为他的电影过时了,不适合现在的电影观众观看。

对于这样的评论,斯皮尔伯格自然不爽,他想要拿大奖高票房,想要证明自己就算是在这个移动端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依旧是电影王者。

《间谍之桥》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冷战时期的故事。

斯皮尔伯格非常重视,从电影剧本的编写开始,就非常认真。

现在电影制作完成,的确是高质量电影,他充满信心,期待有一个好票房。

“至少五亿吧。”

《间谍之桥》并不是合家欢式电影,也没有影响力巨大的原著,很难拿到高票房。

斯皮尔伯格希望有个五亿。

以间谍题材来说,有五亿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电影了。

“不能落后那个家伙太多。”

那个家伙便是李声耀。

斯皮尔伯格之前公开抨击过李声耀,贬低李声耀的电影。

尽管后来通过中间人解决了双方的矛盾,斯皮尔伯格不再批评李声耀,还夸赞李声耀电影好,而李声耀则不再阻止斯皮尔伯格执导或者担任制片人的电影进入内地市场。

但斯皮尔伯格内心深处,对李声耀还是非常不爽。

他在好莱坞可以说就是电影之王,成绩,辈分,资历都是最顶级的。

他不觉得自己批评李声耀需要付出代价。

但现实给了他一记重重的耳光,随着华夏电影市场的增长,好莱坞越来越重视,没有哪家电影公司敢得罪中影和风华这样的院线巨头。

斯皮尔伯格是商人,他不在公开批评李声耀。

但他心中依旧不爽,他一直关注着李声耀的成绩。

《小丑》制作时期有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他当时觉得非常愉快。

《小丑》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展映效果极好,口碑爆了,后面直接拿到了金狮奖。

听到了这个消息,斯皮尔伯格有两天没吃饭,就喝了几瓶酒。

《小丑》全球公映,在漂亮国,欧洲各国,以及东亚,巴西阿根廷大爆,拿到了十一亿六千万票房。

斯皮尔伯格感觉心如刀割,那一天他多长出了六条皱纹。

《间谍之桥》票房是肯定比不过《小丑》。

斯皮尔伯格希望不要输的太难看。

另外《间谍之桥》肯定会参加明年的奥斯卡,到时候自然会跟《小丑》竞争。

这一次经过他的积极争取,最终梦工厂决定《间谍之桥》将在四千家影院开画。

商量完了《间谍之桥》的事,一名高层站了起来,随后说道:“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关于李的问题,我们要不要与李接触,梦工厂如果能够跟李合作,一定可以更进一步。”

好莱坞六大没有梦工厂,好莱坞八大一样没有梦工厂。

洛杉矶的媒体一般把梦工厂排在第十的位置,也就是说梦工厂是好莱坞第十大影视制作公司。

梦工厂与六大差距比较大,资源有限,不可能跟六大竞争。

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进取心。

会议室内其他高层听到了这个提议,纷纷发表意见,几乎没有反对的,全部都是认可。

斯皮尔伯格感觉像是吃了一顿苍蝇一样恶心。

他可不想梦工厂跟李声耀走的太近,那样的话,他会非常难受。

“斯蒂文,你怎么看?”

有人点到了斯皮尔伯格。

“李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年轻导演,他的电影具有很高的商业潜力,我觉得可以跟他接触。”

尽管心里不爽,斯皮尔伯格为了让自己正常些,还是随大流,说着李声耀的好话。

“非常好,我们举手表决,通过的话,我们立即成立一个小组,制作一个计划,邀请李与梦工厂合作。”

举手表决百分百的通过率,很快就确定了梦工厂要跟李声耀合作的相关计划。

散会后,斯皮尔伯格快步回到了办公室,随后锁上了办公室大门。

他躺在沙发上,一连阴郁的看着天花板,许久后,他这才缓过来,将这件事从大脑剔除,一心关注《间谍之桥》的公映。

北美十一月一样是的电影淡季,十一月几乎没有超级大片,以恐怖片和喜剧电影为主,像是派拉蒙《13号星期五》就是典型的小成本恐怖片,还有华纳的《午夜特派》,这部电影则是小成本喜剧。

唯一比较有竞争力的电影就是梦工厂的《间谍之桥》。

电影公映后,立即拿下了日票房冠军,票房是一千三百万美刀。

就像是梦工厂高层认为的那样,这部电影口碑极好,在烂番茄的新鲜指数是百分之九十,在imdb的评分是8.8分,雅虎的评分是8.9分。

口碑很好,影评人们不断夸赞,媒体也跟着夸。

不过就电影吸引力来说,还是稍显不足,不是斯皮尔伯格的能力问题,而是他年龄大了,选材问题。

《间谍之桥》这种反应冷战的谍战片,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说不定会备受欢迎。

但是新生代的观众显然不太感兴趣。

接下来《间谍之桥》的票房不断下降,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

看过的都说好,但没啥年轻人去观看。

雅虎娱乐的影评人预测电影的北美票房在七千万左右。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间谍之桥》上映越来越久,最终的北美票房还真的是七千万左右。

海外票房和北美票房差不多。

看来不仅仅是漂亮国的年轻观众,就连欧洲的年轻观众都不太喜欢冷战题材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最终全球票房在一点五亿美刀左右。

这个票房肯定不能收回成本。

“斯皮尔伯格已经被年轻观众抛弃,他必须忘记那些老旧的题材,他需要重新证明自己,他需要与年轻人沟通。”

“或许他应该拍摄一些超级英雄电影。”

“我很疑惑,不得不说斯皮尔伯格真的老了,他不再拥有过去的票房号召力。”

“喜欢斯皮尔伯格的观众都老了,他们没有精力出来支持他。”

“与李相比,他们的差距真的太大了。”

“《间谍之桥》口碑不错,电影完成度很高,说不定可以在奥斯卡斩获荣誉。”

洛杉矶的媒体这样评论斯皮尔伯格和《间谍之桥》。

在梦工厂的办公室里,斯皮尔伯格再次锁上了房门,躺在沙发上,怔怔看着天花板。

玻璃窗外边,天色阴阴的,寒风呼啸,似乎要下雪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