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页(1 / 1)

加入书签

('

“可是陛下....”朱秀还想再劝,柴荣摆摆手:

“你推断的不错,南唐弱而不亡,淮南十四州,朕用了三年才彻底拿下,说明江南气数还未尽。

江南臣民或许没有死守淮南之心,但必有死守长江之心。一旦我军过江,就要尽快在江南站稳脚跟,否则拖延日久,激起江南百姓抵抗之心,空耗国力,反而会给契丹人南下机会。”

歇口气,柴荣低沉道:“这段时间朕考虑了很多,先南后北的战略规划要依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而现在,淮南日渐安稳,是时候向北用兵了!”

朱秀一惊,忙道:“陛下想北伐契丹?可现在还不是时候....”

柴荣咳嗽两声,低笑道:“自然不是现在,等明年开春以后再说。不过,朕会让王彦超、杨廷璋、李筠在河东方向不断骚扰北汉,试探北汉和契丹防备虚实。

辽主耶律璟并非明君,朕以为,想要收复幽燕,宜快不宜慢,必须趁现在辽国内部皇权不稳,部落贵族争权夺利之时出击,否则拖下去,幽燕将再难回归汉人治下。”

朱秀默默点头,心里敬佩万分。

躺在病榻之上的柴荣,仍然把这天下大势看得一清二楚。

他判断的不错,从现在算起,收复幽燕的最佳时机或许只剩十到十五年。

留给中原王朝的时间,其实已经不多了。

歇息了会,柴荣忧心忡忡地叹道:“契丹内部不可能一直混乱下去,等再过五年、十年、二十年,契丹皇帝统治稳固,大辽国凭借马军之利,又有幽燕屏障在手,终将成为压在我汉人头上的一座大山。

那时,国家将陷入北方边境常年屯驻重兵的状态,契丹人、党项人、吐蕃人、回鹘人将会成为时刻威胁我朝的边患大敌。

想要破除此种局面,首先就要尽快收复幽燕,重塑从代州到燕云的北疆防线,迫使契丹人退回燕山以北......”

柴荣咳嗽喘息了一阵,叹道:“每每想到这,朕就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朱秀沉默了会,轻声道:“陛下深谋远虑,实乃国家之福份。只是当务之急,还是应当养好身子,大周的宏图伟业,还有赖于陛下擘画。”

柴荣点点头勉强笑了笑,渐渐阖上双眸准备歇息。

“陛下!~”

一声凄厉惨嚎突然从阁外传来。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安守忠泣不成声地冲进阁门,门外几个太监都阻拦不住。

柴荣瞬间惊醒,在朱秀的搀扶下勉强坐起身。

“出了何事?”柴荣吃惊道。

安守忠跌跌撞撞跪倒在地,悲咽大哭:“陛下!臣父数日前,被家仆安友进趁半夜熟睡之时刺杀身亡!现如今,安友进逃出襄阳,下落不明,请陛下为臣做主,缉拿凶犯!”

“什么?!”柴荣大为惊怒,堂堂陈王安审琦,竟然被仆人刺杀身亡?

朱秀也是一惊,脑中急速回想,原本历史上的确有这件事。

老王爷安审琦有个受宠的小妾,与仆人安友进勾搭成奸,应该是两人私情被安审琦发现,安友进一不做二不休,刺杀安审琦,带着小妾逃亡。

朱秀记不清楚这件事发生在何时,也就没太放在心上。

柴荣气得剧烈咳嗽,朱秀赶紧轻轻拍打脊背。

“传....传曹翰即刻入宫,下发海捕文书,附上影画图,令各府州县缉拿安友进!”柴荣怒道。

安守忠痛哭流涕:“臣叩谢陛下!”

朱秀脑中急思,忙道:“陛下,安军使眼下最重要的是赶回襄阳,料理陈王后事,缉拿安友进之事,恐怕无暇顾及。

臣之前担任武德使,和曹使司一向配合默契,这次臣愿替安军使出面,配合曹使司缉拿安友进!”

柴荣想了想道:“也好,此事须得尽快解决,否则难以告慰陈王在天之灵!”

朱秀会意点头:“陛下放心。”

柴荣言下之意,陈王安审琦遇刺身亡,还是因为家中小妾与仆人勾搭成奸的丑事,若是拖延太久,朝廷脸面无光。

安守忠感激不已:“多谢赵国公慷慨相助!”

当即,柴荣召来曹翰,简单商议后决定,安守忠赶回襄阳处理老父亲丧葬事宜,朱秀和曹翰负责缉捕安友进。

之前因为朱秀举荐,安守忠担任火器监监正,几年下来,安守忠已经成为大周仅次于朱秀的火器研制专家,甚至在实际操作上比朱秀更精通。

朱秀负责提出火器创新的思路和方向,由安守忠率领匠人完成实际研制过程。

安守忠挂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职,兼任火器监监正,但实际上,这家伙整日泡在火器作坊,基本上不去侍卫亲军司办公。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